糖尿病併發高血壓怎麼吃?缺1營養素恐腦中風 5穴位同時保養降血壓
糖尿病好發在50歲以上的壯世代,而且經常合併高血壓,想要同時控糖降壓,飲食是重要一環。中國糖尿病名醫向紅丁與營養專家張曄、中醫師成向東提醒,糖尿病併發高血壓患者的飲食要注意一些不容忽視的小細節。以下是他們的分享。
糖尿病併發高血壓患者飲食原則
應根據病情、年齡和體力活動等實際情況,由營養師確定適合自己的熱量及各類食物量的攝取。
每天至少三餐,並且定時定量,餐後血糖較高者可在總熱量攝取不變的前提下分為4~5餐,但要防止低血糖。
每天攝取的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的50%~60%。主食多選擇全穀類、粗食等血糖指數較低的食物,比如全麥粉、燕麥、蕎麥、玉米等。
每天攝取的蛋白質占總熱量的12%~18%,其中50%的蛋白質要是優質蛋白質,來自於瘦肉、魚、奶、蛋等。
每天烹調用油不超過25克,可以選用橄欖油、苦茶油等油脂。食物應清淡、少鹽,每日食鹽量不超過2克。
盡量不喝酒。
適量多吃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每天蔬菜的攝取量不少於500克。
糖尿病合併高血壓 飲食不容忽視小細節
高血壓嚴重者應採取無鹽飲食。另外要限制所有含鹽量高的食物,包括:鹹菜、鹹魚、醬菜、速食麵調味料、醬油、皮蛋、鹹蛋等,燒雞、香腸、燻肉、火腿等熟食中的含鹽量比一般菜餚高1~2倍,在吃這些食物的時候,用餐時就要少放些鹽。
不用煙燻或油煎炸的方法烹調食物。不吃肥肉、肥禽及油脂含量較高的食物。
如果想飲酒,只能少量,每天不超過1瓶啤酒或200克葡萄酒或50克白酒。因為酒中含有碳水化合物,飲酒的同時應在攝取的總熱量中減去飲酒所產生的熱量。
不宜大量吃水果。水果易於消化和吸收,但含有較高的果糖,吃水果後會使血糖迅速升高,對患者穩定病情不利。
不吃或少量食用:紅糖、冰糖、砂糖、巧克力、軟糖、硬糖、果乾、可樂、雪碧、糖水罐頭、冰淇淋、甜點等。
看更多:薏仁降血糖保護腎臟!加1物預防糖尿病合併高血脂症 這樣煮降低糊化
防治糖尿病併發高血壓的營養素建議
維生素C
維生素C能改善脂肪和膽固醇的代謝,預防心血管疾病。有調查發現,血清中維生素C的含量與血壓呈負向關係,如果糖尿病併發高血壓患者膳食中維生素C的含量較低,可能增加發生腦中風的風險。
維生素C廣泛存在於水果和新鮮蔬菜中,如白菜、楊桃、芒果、蘋果、鳳梨、柚子、柳丁、檸檬、冬棗、草莓、柿子、石榴、山楂、無花果、葡萄。另外,豆類食物缺乏維生素C,然而一旦豆子發芽,新芽中就富含維生素C了,如綠豆芽、黃豆芽、豌豆苗等。
鉀
鉀可以對抗鈉升高血壓的不利作用,能促進體內鈉鹽的排泄。高鉀膳食有較好的恒定降壓作用,補鉀可降低所需降壓藥的用量,對輕度高血壓更具有明顯的降壓作用。
畜肉、禽肉、魚類及各種蔬菜、水果都是鉀元素的良好來源。含鉀比較豐富的食物有:柑橘類水果、香蕉、香瓜、番茄、芹菜、葵花子、馬鈴薯等。
鈣
中國流行病學證實,每人平均每日鈣攝取量與血壓值呈顯著的負向關係,也就是說,每日鈣攝取量多者血壓低,少者則反之。每人每日平均鈣攝取量每增加100毫克,平均收縮壓值可下降2.5毫米汞柱,舒張壓值可下降1.3毫米汞柱。
食物中的鈣30%來自蔬菜,如菜豆、芥藍、莧菜、小白菜、綠花椰菜等,但蔬菜中的鈣較難被人體吸收;而20%的鈣來自較容易被人體吸收的奶類及其乳製品,如優酪乳、乳酪等。剩下50%的鈣來自水產類、豆類、蛋類、種子類等食品,如豆腐、豆乾、黃豆、黑豆等;水產類如小魚乾、蝦米、蝦皮、連骨吃的魚、海帶、紫菜等;種子類如黑芝麻、白芝麻、蓮子等。
看更多:台大名醫示警:預防糖尿病這些危險食物不要吃!降血糖妙方曝光
糖尿病併發高血壓的簡易按摩調養
以下穴位可每天可早晚各做一次,改善糖尿病併發高血壓引起的相關症狀。
按揉風池穴
用左右手的食、中兩指分別按揉兩側風池穴(頸後枕骨下大筋外側凹陷處),兩手同時按揉,大約按揉2分鐘。
按揉肩井穴
用右手中指按揉左側肩井穴(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用左手中指按揉右側肩井穴,按揉大約2分鐘至有酸脹感。
按壓太衝穴
生氣或情緒激動時,可以坐下來按摩一下太衝穴(第一、二趾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能達到「消氣」的作用。按摩時用拇指或中指直接按壓即可,早晚各按壓2至3分鐘。
按揉湧泉穴
先用右手按摩左腳心的湧泉穴(足底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再用左手按摩右腳心的湧泉穴,按揉至發熱。最好是睡前用溫水洗腳後再按摩,這樣效果更好。
按揉足三里穴
用左手的拇指放在足三里穴(膝眼下3寸處)上,其他四指握住脛骨,然後以拇指垂直下按,以指尖有節奏地按壓並配合一些揉的動作,要有一定的力度。
◎ 本文摘自/《糖尿病降糖常備菜145道 暢銷好評版》向紅丁、張曄、成向東 合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健康2.0資料照
更多健康2.0報導
更年期熱潮紅、情緒波動讓你難睡!可以不再失眠嗎?中醫曝玄機就在耳朵
60歲退休要準備多少錢?3千萬才能安心退休?3步驟擺脫「理財惡夢」
更年期渾身不對勁?婦科女醫教妳輕鬆化解!深呼吸可放鬆身心 這些檢查不可少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