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與藝的追尋5】紀錄片回顧轉變成長經歷 劉若瑀忘不了兩度落淚
陳懷恩執導的紀錄片《非想非非想》呈現資深表演工作者劉若瑀與她創立的「優人神鼓」3、40年來的轉變成長經歷,劉若瑀以開放的態度讓陳懷恩團隊透過影像記錄,最後在觀賞完整影片時,她也百感交集,忍不住落淚。
《非想非非想》從劉若瑀的成長蛻變說起,她因加入「蘭陵劇坊」決定赴美求學,又因葛托夫斯基的文化棒喝返台、在1988年成立「優劇場」,接著進行「溯計畫」,到1993年黃誌群加入帶來「先打坐,再打鼓」的訓練,乃至隔年轉型為「優人神鼓」,奠定「道藝合一」的理念,逐步以《聽海之心》《時間之外》等作品站上國際舞台。
劉若瑀坦言,原本以為影片會以「優人神鼓」成立後的發展與精神為主,沒想到把「優」36年來的事全部貫穿,創團作《地下室手記浮士德》、早年代表作《七彩溪水落地掃》的片段也讓她想起創團以來的歷史。她透露,初剪版中吳靜吉、金士傑和參與前期「優劇場」的吳文翠、王榮裕、陳明章等人訪問篇幅較多,「優人神鼓」的黃誌群與團員相對較少,不符合該團成立以來的時間比例,所以重剪。
影片完成後,劉若瑀在高雄電影節與台北媒體試映場上,兩度觀賞、兩度落淚,並在昔日蘭陵團員的群組中邀請大家觀賞時寫下她的觀後感:「懷恩從他的視角看到從蘭陵開始的秀秀(當時劉若瑀的暱稱)⋯⋯到優人神鼓的劉若瑀。我驚訝的、哭泣的、感恩的、看著過去這一段段的回憶,從此想忘也忘不了的回憶!」
更多鏡週刊報導
【道與藝的追尋1】「優人神鼓」走過36年 《非想非非想》傳遞核心價值
【道與藝的追尋2】 火災、疫情打擊紀錄片被迫喊停 粉絲送暖重啟拍攝
【道與藝的追尋3】 新生代神隊友支援 陳懷恩拍片「強大應援團」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