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島查莫洛文化之旅 體驗南島語族溫暖人情
趁著華航最近復飛「台北-關島」之便,我真的來了趟美屬關島。島上最讓人魂牽夢縈的,還是那漸層色的碧海,和查莫洛原住民朋友的溫暖人情。
文、攝影/田欣雲 (旅遊作家)
春季的馬祖常瀰漫大霧,導致班機無法正常起降南、北竿,對外空中交通停擺,來這兒的遊客被關在島上多日回不去,此窘境被戲稱為「買馬祖送關島」,我自己也曾被「關」過幾次。
回想疫情期間,台灣也算是名符其實的「關島」狀態,旅客無法正常出境旅遊,倒是關島本尊積極向我們招手,祭出打疫苗兼觀光免隔離的「Air V&V(Air Visit & Vacation)」計畫,成為當時想出國透透氣的另類選擇。
趁著華航最近復飛「台北-關島」之便,我真的來了趟美屬關島。數年不見,高級飯店林立的杜夢灣(Tumon Bay)美麗依舊,島上還新開了24小時不打烊的唐吉訶德,能感受到當地旅遊業正逐漸復甦中。然而,島上最讓人魂牽夢縈的,還是那漸層色的碧海,和查莫洛(Chamorro)原住民朋友的溫暖人情。
與數年前來過的印象相比,關島的玩樂選項其實沒多大改變:刺激的高空跳傘Skydive繼續跳;比基尼島的海上鞦韆仍是網美打卡熱點;沙堡秀(Sand Castle)歌舞未歇,但演出劇碼改為更具故事性、奇幻冒險風格的《Kårera》。
魚眼海洋公園(Fish Eye Marine Park)也還是吸引大眾親近的潛點,水下展望台外熱帶魚優游著;不過島南伊納拉漢天然泳池(Inarajan Natural Pool)附近,則多了一尊高大的金色Gadao酋長立像,紀念這位出生自伊納拉漢、力氣大到曾把獨木舟划斷的查莫洛英雄。
熟知關島地理位置的人都知道,杜夢灣位於狹長島嶼的西北方,而伊納拉漢則在東南。相傳,杜夢當地曾出過一位名叫Malaguana的酋長,想驗證自己是關島最強,於是往島南前進,想找到伊納拉漢酋長Gadao較量一番。旅途中,Malaguana遇見一名農夫並向其說明來意,沒想到他正是素未謀面的酋長Gadao!
低調的Gadao沒有主動表明身分,除了答應帶Malaguana尋人外,還以關心對方遠道而來為由,徒手剝開一顆椰子送給他品嘗,此舉卻把Malaguana嚇了一跳!心想:伊納拉漢部落光是名不見經傳的農民,就擁有如此神力,那酋長該有多可怕?於是放棄挑戰,決定返鄉。
Gadao知道後,客氣地駕著獨木舟想送Malaguana一程,沒料到同船兩人划的方向一北一南,最後硬生生把一艘船扯成兩半,也象徵著兩位酋長超凡的力量。
在關島,像這樣的民間故事還有很多,如果想更深一步了解查莫洛文化,不妨拜訪一趟坐落泰拉福福(Talofofo)村的「拉堤谷冒險公園(Valley of the Latte Adventure Park)」。
景點名稱中的「Latte」,說的可不是咖啡拿鐵,而是代表查莫洛建築文化的拉堤石,這種上端有半圓石帽(當地稱Tasa)、下面有細長的石柱(當地稱Halagi)的獨特結構,是遍布馬里亞納群島的一種建築基柱,用來支撐傳統小屋Guma’ Higai的三角房頂,它們不僅防震,還能防止老鼠攀爬進屋偷吃糧食。如今在關島、羅塔、天寧、塞班等海邊或河岸,仍可發現被西班牙殖民時期破壞後倖存的拉堤石遺跡。
儘管景點名稱中有「冒險」兩字,但進入拉堤谷後的旅程其實還頗為愜意,遊客首先需搭乘觀光船,從鄰近泰拉福福灣的起始點出發,往西順著烏幹河(Ugum Rivers)來場叢林生態觀察,沿岸找陸蟹、河中尋鯰魚。靠岸前,迎接賓客的查莫洛青年吹響海螺,接著口中念念有詞,目的在通知祖靈有客人來訪(這讓我想起拜訪台灣原住民部落前的祝禱儀式)。
上岸後,我們先低頭鑽進Guma’ Higai,看小哥示範如何做工具,刮取最重要的傳統經濟作物椰子肉,接著探訪園區內擁有上千年歷史的拉堤石遺址,導覽媽媽再三告誡別任意觸摸或在上頭放置東西,且要保存敬畏之心,因為作為傳統建築支柱的拉堤石,在查莫洛文化中具有重要的精神意義。
午餐時分,可吃到香噴噴的炭火烤肉,熟度恰到好處,畢竟對三天一小烤、週末一大烤的關島人來說,火候拿捏是他們的拿手絕活。對了!我在飯前還體驗了一回鑽木取火,明明族人摩擦三秒就冒煙發火星的木頭,到遊客手上就表現得冷靜許多,除了熟能生巧,南島語族的基因也是關鍵所在吧。
查莫洛人的祖先來自東南亞,在關島生活的歷史距今已有三、四千年,17世紀時西班牙王國入侵,在島上建立殖民地,也帶來如今是關島主流信仰的天主教文化。
這期間,島上各部落對外來宗教的態度也不盡相同,有因女兒未經他同意受洗、憤而殺害西班牙傳教士的Matapang酋長;也有接納西方宗教,成為查莫洛人首位受洗者的Quipuha酋長。他們的雕像與Gadao酋長一樣,分別豎立在關島不同角落,也代表著關島的文化脈絡,一方面標示著這兒的自由開放,對外來宗教、文化的包容;另一方面也提醒著拒絕被殖民化,試圖找回那些遺失的查莫洛傳統。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