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癌誤當痔瘡痛到坐著站著都有困難!醫:這些人更要提高警覺
你是否也曾感到屁股痛、肛門癢,卻不甚在意?在台灣,肛門癌沒有大腸癌來得常見,症狀又與許多人都得過的痔瘡類似,導致肛門癌經常被忽略。但美國癌症協會示警,近年來肛門癌病例有上升的趨勢,還是要多加留意。Yahoo奇摩顧健康採訪高雄長庚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教授陳鴻華,帶你更認識什麼是肛門癌。
屁股痛以為只是小事 就醫時肛門癌腫瘤大得驚人
一位40多歲的護理師,長期處於高壓的工作環境,有時一整晚都得坐在電腦前處理病人資料,久坐讓她常常感覺屁股「痛痛的」,但她並不以為意,只覺得應該是便祕,或是輕微痔瘡。某一天,這名護理師開始坐如針氈,一坐下去就像被電到,痛楚直衝腦門,讓她決定改站著用電腦。過沒幾天,護理師連站著都痛,痛到像生小孩一般,她才意識到事情不妙,趕緊向院內的醫師求助⋯⋯
上述案例是陳鴻華醫師曾經收治的患者,由於該名護理師一直以為是痔瘡,加上工作忙碌,耽誤治療時機,當陳鴻華醫師替這名護理師指診時,發現她的腫瘤已經大到快把整個肛門塞住。所幸後來透過手術協助切除,搭配化療、放射治療等,成功讓她慢慢恢復健康。
陳鴻華醫師進一步分享診間經驗,相較於大腸癌患者,肛門癌人數較少,以高雄長庚為例,近五年來僅收治25例肛門癌個案。如果肛門癌患者能在早期就發現並接受治療,高達80%的腫瘤可以完全消失,不過後續仍有機率復發,預防還是勝於治療。
肛門癌最大元凶「HPV病毒」肛門指診協助釐清病灶
根據統計,肛門癌好發於55歲~65歲,35歲以下患者極少,一個人一生被診斷罹患肛門癌的機率大約是1/500。肛門癌患者男女比則約4:6,女性患者較多,陳鴻華醫師解釋,這與女性HPV感染的比例高於男性有關,連帶讓女性反覆發炎的機率比男性高。
陳鴻華醫師提醒,最常引發肛門癌的原因為「HPV病毒」(人類乳突病毒),HPV病毒不只是造成肛門病變的元凶,也會影響生殖系統,像是導致子宮頸癌。除了肛交、不固定多重性伴侶可能感染HPV病毒,在公廁、溫泉等可接觸到生殖器的共用環境中亦有可能感染HPV病毒。
此外,比起一般人,曾得菜花、有抽菸習慣、免疫力低下(如愛滋病患者)者,相對容易得到肛門癌。骨盆腔做過放射線治療者,因為可能破壞骨盆腔周邊細胞的DNA,讓肛門周邊環境不斷處於發炎狀態,引發肛門癌的機率也較一般人大。
而肛門癌發生的位置,主要是從肛門外緣往內5公分的肛管處到肛門直腸環,出現癌變細胞。陳鴻華醫師指出,當肛門感到不適時,應盡快尋求大腸直腸科醫師協助,考量肛門癌症狀與痔瘡、直腸癌類似,為了釐清患者究竟是哪裡出問題,大腸直腸科醫師一定會先觸診,讓手指進入到肛門口,也就是所謂的「肛門指診」,以釐清病灶。
肛門癌症狀易跟痔瘡搞混 發現情況不對應趕快就醫
肛門癌摸了會痛之外,還有沒有什麼症狀,可以幫助初步辨識是否罹患肛門癌呢?對此,陳鴻華醫師表示,肛門癌初期症狀包含不明原因出血、肛門周圍疼痛、肛門有搔癢感並分泌黏液。
但也因為肛門癌初期症狀輕微,不少人會自己當「半仙」,自行診斷是痔瘡,常常不以為意,等到肛門腫瘤越來越大,影響排便順暢,甚至連控制放屁都有困難,才發覺好像該看醫生,然而這時很可能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期。
普遍來說,痔瘡血栓患者會掉出一塊硬硬圓圓、有如花生米粒的肉球,觸診時可以感覺到皮膚較為平滑,過幾周痔瘡血栓就會自己消失;但若是肛門癌,呈現的形狀不一定是圓型,且硬塊會越來越大,摸了還會痛。
陳鴻華醫師另提到,痔瘡、大腸癌、肛門癌都有「出血」的症狀,但其實三者情形不太相同。通常,痔瘡出血是因血管破裂,血色會呈現鮮紅色,出血量也比較多,部分患者會反映流出像自來水一樣的血量,或者血是用滴的。大腸癌出血,則是長在腸道的腫瘤出血,再混合便便排出,因為血液含有鐵質,血便亦是暗紅黑色。至於肛門癌,因屬於低位癌,流出的血量會低於痔瘡,但血色同樣是呈現鮮紅色,出血破皮則多發生在肛門口。呼籲大家,萬一發現肛門狀況不對勁,趕快就醫,越早診治肛門癌存活率越高。
就算確診肛門癌,只要接受放射線和化學治療,大部分的腫瘤都會消失。真正需要做到永久性人工肛門者並不多,且這種做在左下腹乙狀結腸的人工肛門,可藉由每天一次的灌腸清空大腸內的糞便(相當於排便的功能),人工肛門不須貼造口袋,只要用紗布蓋住即可。
鑑於超過90%肛門癌病人有HPV感染,陳鴻華醫師建議,想要預防肛門癌上身,可以注射HPV疫苗,HPV疫苗同時還能預防子宮頸癌、口腔癌等;其次是進行安全的性行為,戴保險套、避免肛交、不要多重性伴侶;最好是不吸菸或戒菸。當肛門持續有異常症狀,如流血、癢、痛、異物感時,一定要接受醫生的檢查,過程中若發現肛門位置有異常腫塊,便能及早治療,早期治療的結果都非常好。
看更多》肛門癌症狀有哪些?肛門癌、痔瘡怎麼分?治療肛門癌一定要裝人工肛門嗎?
撰稿記者:陳欣
核稿編輯:廖梓鈞
癌症時鐘快轉!十大癌症Q&A
攝護腺癌症狀有哪些?「男性第二常見癌症」誰是高危險群?
「癌中之王」胰臟癌存活率為何不高?誰是胰臟癌高風險族群?
「平均死亡年齡54歲」戒除三大元凶很重要!口腔癌防治必看懶人包
男性比女性常見、這個血型更要注意!胃癌預防QA懶人包
「吃出來的癌症」誰要特別注意?預防食道癌必備的5大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