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占便宜誰衝擊大?嚇退輝達投資?一次剖析新財劃法搶錢爭議

文●曹博凱

財劃法若正式上路,地方的財源將更為充足,但這也代表地方政府必須要肩負起更多經濟發展的責任。(攝影・商周程思迪)
財劃法若正式上路,地方的財源將更為充足,但這也代表地方政府必須要肩負起更多經濟發展的責任。(攝影・商周程思迪)

爭議三法鬧得沸沸揚揚,特別是《財政收支劃分法》,可能對各地的經濟發展衝擊最大。不過,撇開政黨與院際之爭,財劃法修法象徵的是台灣地方自治的一次重大轉變,至少在財政資源分配上,將更偏向聯邦制的比例。此刻我們也許該把焦點從「誰搶誰的錢」,轉移到去想像未來地方治理的新樣貌,才能知道其中利弊。

看制度:分單一制與聯邦制
新版本更傾向美國制度

此次財劃法修法的核心目標,是要把目前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比例,約為75:25,調整成6:4。這兩個比例,其實分別象徵「單一國家制」與「聯邦制」下財政分配的比例。

目前台灣的體制在精省後,傾向於「單一國家制」,意思是所有事物皆由中央政府決定,地方政府被賦予一部分自治權,但權力不會大過中央政府;與之相對的是像美國的聯邦制,本質上是各地自治,但分出一部分權力共同組建聯邦(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仍保有相當的的權力。

從財政分配來看,以單一國家制的英國為例,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預算比例差距會大到9:1。美國則大約是6:4,同樣採聯邦制的德國,也差不多是這個比例。等於財劃法的修法,其實會把台灣財政收入的分配從傾向於單一國家制,轉向於更接近聯邦制的運作。

單一國家制與聯邦制,很難說孰優孰劣,兩種制度的成因和目的各有不同。

例如:英國採取單一國家制,最終形成的格局是經濟重心集中大倫敦地區,該區經濟生產毛額(GDP)約占整個英國近四分之一;相較下,聯邦制的美國,州政府有制定各種稅收的權力,最終形成的格局是各州可以因地制宜發展偏好的領域,每個州各有特色。

台灣其實介於兩者之間。從中央補助依存度來看,六都平均大約在兩成多,與美國接近,其他縣市平均在五成多,與英國狀況類似。所以,台灣六都的財政運作,已經有些聯邦制的精神,但下到更基層的縣市政府,又積弱的像單一國家制。

修改過的財劃法若正式上路,地方的財源將更為充足,但這也代表地方政府——尤其六都——必須要肩負起更多經濟發展的責任。

經濟部現在擔憂,若按新版財劃法試算,將短少近300億元的預算,恐怕會衝擊輝達等國際大廠在台投資計畫。

須了解,這300億元並沒有消失,而是分配到了各個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若沒有承擔起這300億元代表的權責,那才會衝擊到原本由經濟部承接的計畫。

所以新版財劃法若想順利運行,六都之間需要更多合作並共享資源,才能整合出符合聯邦制精神下的地方政府規模。

例如雙北與桃園現已有許多合作,包括成立「基北北桃合作交流平台」;台中過去以「智慧機械之都」為發展主軸,也與南投、彰化、雲林、嘉義串聯成「黃金縱谷」,是台灣精密機械重鎮。這些區域合作計畫,未來都可能獲得更多資源,並且扮演更重要角色。

風險就在於,如果整合不佳,那在政策的推動上可能會不如舊制。尤其是縣市部分,由於直接參照直轄市的公式,一些縣市政府的分配款增幅能達到200%至300%,遠高過六都增幅。若沒有有效整合使用,可能只會養出一批批的蚊子館。

除了經濟發展,中央政府目前歲出占比最高的社會福利支出,也勢必會轉嫁給地方政府。

如果地方政府未來被賦予決定社福設計更大的權力,卻沒有控制好預算,很可能會陷入一連串的財政危機。

看分配:對照增幅與財政力
新竹獨強、台南高雄恐仍缺錢

要如何判斷全台各地方政府到底能否妥善運用新增的財源,還有新法的分配到底公不公平?

商周在2022年九合一選舉前,曾發起全台《地方財政治理調查》,從五大指標檢視全台22縣市的財政狀況。排名越高,代表財政治理狀況越好,且較不依賴中央。

將這份排名與財政部試算的預算增減幅排名一起看,如果兩者排名都很高,代表可能有分配過度集中的問題,即已經財政穩健的地方還被給予較多資源;兩者排名都很低的,代表這些危險的縣市未來依舊危險。

整理後發現,六都中,過去比較依賴中央補助的台南與高雄,未來仍可能會有財源不足的問題,至少會比其他六都困難。在縣市中,新竹縣呈現獨強,而宜蘭與花蓮則獲得較多的補正。

到底新版財劃法公不公平,可能正式實施前都很難說,但我們可以看出,每個縣市不分藍綠都會面臨新的挑戰。

在2022年的調查中,我們也發現全台大部分的縣市都變得越來越依賴中央政府的補助,意思是它們都當起「靠爸族」,與其自己創造稅收,不如積極爭取中央補助。

政治大學財政系教授陳國樑曾對商周解釋,就像父母一直給小孩錢,小孩為什麼要出去工作?

因此,新版財劃法確實可能改善上述依賴中央的狀況,但各縣市能否一夕間戒斷中央奶水,擺脫「啃老」習慣,還充滿未知數。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商業周刊》網站。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現代人為什麼越來越孤獨?研究:「這種朋友」正急速消失中
小車買氣大爆發!為何福特CEO說:未來5年,電動車要賺錢得靠它?
Uber Eats併foodpanda破局,酷澎、統一能撿便宜?一紙分手令,恐牽動台灣零售版圖
別再相信「做喜歡的事就不累」!管理大師:真正的成就來自5個工作態度
窮人變富的最大障礙,不是不會賺錢!如何花錢才是財務自由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