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台灣「極化」中?
[FTNN新聞網]文/鄭自隆(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
2024年台灣有些現象令人憂心,若不改善,會讓台灣持續極化,形成內耗導致撕裂;所謂「極化polarization」,就是立場趨向兩端,各持己見,無法透過妥協,找出交集,這種現象在朝野、社會,甚至兩岸關係都看得到。
‧朝野極化
2024年大選,民進黨取得總統大位,在野藍白取得國會控制權,形成行政與立法相互制衡,這本是民主常態,沒有不好,而且在陳水扁當總統時亦是如此,當時朝野即使有對立衝撞,但並沒有如此激烈。
國會衝突始自2024年10月的國會職權案修法,藍白聯手大改造,稱之「國會改革」,民進黨抵死不從,醜化為「國會擴權」,問題是藍白修法的總統問責、國會調查權等等都是民進黨以前在野主張的,也是國民黨當時執政時反對的,結果兩黨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台灣政黨政治居然如此不堪,以「鞏固既有權力」作為是非對錯考量標準。
國民黨握有立法權,但民進黨還有最後的秘密武器「大法官」,大法官都是蔡英文時代任命,果然嫻熟政治配合演出,小處合憲、但重點均違憲犯規,演出如同「廢死」釋憲;但政治就是這麼回事,你有你的張良計、我有我的過牆梯,藍白聯手再推出《憲法訴訟法》修法,最後通過大法官未滿15人時,總統須2個月內提名補足,參與違憲評議大法官不得少於10人,同意違憲宣告則至少需9人,綁死大法官。
但媒體報導,對此行政院將以「窒礙難行」提出覆議,但修正條文規範的是司法院,行政院管不到司法院,可以越俎代庖說「窒礙難行」嗎?是否有違五權分際,大法官或許應該講講話。
去年12月的修法還有《財政收支劃分法》,讓地方多分錢,這也是民進黨在野主張的,但現在反對,《選罷法》提高罷免門檻是民進黨支持者揚言罷免當選邊緣藍委惹來的,提高罷免門檻避免「濫罷」,藍綠皆利,有助政局穩定,民進黨反對又為哪樁?
更離譜是立院民進黨團全票否決自己總統提名的大法官候選人劉靜怡,只因為劉教授曾批評民進黨與某位綠委,所以黨鞭揚言誰支持誰開除黨籍;這已不是朝野極化,而是黨內價值極化,讓自己黨的總統難堪。
‧社會極化
政治極化,社會就會極化,某漢堡店主管涉嫌性侵女性員工,導致輕生,有建中生PO網要揪團去買漢堡,並說「沒有女權的世界真好」,如此荒誕行徑,居然還有其他著名男校生呼應,這是性別價值的極化,是甚麼樣的教育讓一流學校男高中生,只會唸書,而忘了同理心與對他人的尊重。
少年如此,成人也未必高明,柯文哲的起訴書出爐,有人罵柯貪、忘記初心,有人質疑檢方政治辦案,缺乏關鍵證據,是羅織與構陷;意見兩極,但羈押起訴的北檢居然沒有獲得掌聲,顯然罵柯的一方是以意識形態看事件,而不是以司法論事。
檢察系統在柯案中,選擇站在「極化」的一端,讓司法天平失衡,但讓檢察系統極化的啦啦隊卻是媒體,打開電視新聞頻道的談話性節目,天天談柯案,而且只有單向聲音,連1月1日元旦也不放過,甚至主持人也跳下來和名嘴一起參與圍毆;新聞學教科書說的媒體應扮演「中立觀察者」角色,早就不見了。
‧兩岸關係極化
這是最令人憂心的,台灣與中國國力懸殊,千萬不能暴虎馮河,否則引來戰爭,就是生靈塗炭萬劫不復,台灣自日治時代以降累積的文明基礎瞬間歸零。
台灣對大陸所有作為均視為惡意「統戰」,「統一」是中國不能動搖的價值,所有官方作為均會向此價值靠攏,不用訝異,但台灣只有「峻拒」一個方法嗎?為什麼不存異求同找出可以不衝突的話語?習近平元旦賀詞談及香港、澳門,順口談到台灣「兩岸同胞一家親,誰也無法割斷我們的血脈親情,誰也不能阻擋祖國統一的歷史大勢」,我們為什麼不說,在血緣、文化、歷史的基礎下,兩岸平等相待、共存共榮。
兩岸關係極化就會形成惡意螺旋,馬英九邀請陸生來訪,本是好事,但被批統戰,連小女生脫口而出的「中國台北隊」也引來罵聲,還把來客罵哭,罵人者不妨持Chinese Taipei問懂中文的老外,試問老外會翻成「中國台北」還是「中華台北」?更荒唐的是今年台北市政府賀春條幅寫「蛇馬龍鶴」,也被某些議員批是偷渡中國球員「馬龍」,是文化「統戰」,簡直膽怯到聞「統戰」戒慎恐懼,不能自已。
政治極化、社會極化、兩岸關係極化,環環相扣,對台灣都不是好現象,廟堂之士應正視,不要只看到權力,藍綠搶食把碗打破,誰也吃不到。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幕後/外商血淚控訴台灣充斥綠能蟑螂?遭爆想走偏門「自己找黑道喬」
大法官們製造的憲政僵局
釋憲:藍綠角色錯置的黑色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