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保費擬漲 股票族、包租公小心

人口老化與少子化雙重壓力下,健保財務面臨空前挑戰。儘管衛福部長邱泰源多次承諾,至少2年不會調漲一般保費,但補充保費將有重大變革,今年進行討論。據健保署規畫,補充保費費率將和一般保費脫鉤,6項補充保費將訂有不同費率,其中「資本利得」費率將提高,高股利收入民眾和包租公,未來恐要繳更多健保費。

健保保費繳納分為一般保費及補充保費,分占健保收入的75%和10%。一般保費以經常性薪資計收,費率為5.17%,補充保費是針對經常性薪資以外的所得課徵,包括高額獎金、兼職薪資所得、執行業務所得、利息所得、股利所得、租金收入等6類,費率為2.11%。依現行法令,補充保費與一般保費連動,為把餅做大,健保署規畫將兩者脫鉤,且6類補充保費各自訂定費率。

健保署長石崇良說明,6類補充保費有些偏向薪資所得、有些偏向資本利得,有能力者應多繳,資本利得費率不該低於一般保費,但並非所有類別都上升,有的可能會下降。由於涉及修法,最快2年後上路。

目前補充保費起扣點為2萬元,單筆給付金額若未超過2萬元,可以免扣補充保費,若單筆金額超過1千萬元時,則以1千萬元計算。邱泰源曾說,課徵天花板或可討論調高為5千萬元,讓有經濟能力的人多負擔一點。

另外,健保部分負擔新制上路1年半,健保署下一步將研議,針對檢查費用成長快速的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I)收取部分負擔。據統計,CT申報從2019年179.1萬件到2023年237.9萬件,成長32.9%;MRI申報從2019年68.8萬件到2023年91.8萬件,成長33.47%。

對於兩項健保改革規畫,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支持。他認為,政府透過資本利得擴大健保財源,不僅是財務考量,更是稅收與醫療公平性的體現;CT、MRI增加自付比例並非排擠醫療權益,而是希望患者在醫師的專業建議下,謹慎選擇醫療資源,避免浪費。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提醒,無論未來的政策是好是壞,醫療費用的成長是必然,衛福部應提高民眾對決策的參與,大家醫計畫的「生活習慣諮詢」,不能流於形式,還需有診所、社區多方配合,發揮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