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人自我傷害時,該怎麼辦?心理師說明 8 個「回應禁忌」:責備對方、評論對方都要避免
哪些話透露自我傷害的訊息?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指出,許多看似隨意的話語,可能隱藏著深層的自我傷害訊息,例如「活著好累」、「活夠了」、「再也快樂不起來」等等。還有一些表達可能包含「你是這個世界上我最後講話的人」、「找不到存在的意義」等語句。林萃芬提醒,當有人面臨自我傷害的危機時,身邊親友如何應對是關鍵,針對這些情況,提出了一些應避免的言行,讓我們能更有效地陪伴和幫助他們。
禁忌1:避免否認對方自我傷害的真實感受
例如說出『你不會這樣做,那不是你的意思吧!』,這種語句可能會讓對方覺得自己的情緒和感受被忽視。
禁忌2:避免表現出被嚇到
當親友表現出恐懼時,可能會失去冷靜與理智,反而無法有效幫助對方度過危機。
禁忌3:避免責備或羞辱對方
例如『你真是不孝』、『你只會逃避問題』或『自殺是懦夫的行為』等言語,只會讓對方的情緒更加低落。林萃芬指出,在諮商過程中,她經常聽到自我傷害者的家人用激烈語言責罵當事人,因此她會先了解原因,再選擇是否通報那些真正能給當事人幫助的親友。
禁忌4:避免論斷自我傷害的行為是對或錯
用『你這樣做對嗎?』這類的評價語句,只會加深當事人的負面感受。林萃芬建議,應該表達對對方的重視,並表示願意傾聽和陪伴,而非急於論斷是非。
禁忌5:避免用激將法挑釁對方去自我傷害
例如『不要光說不練,有種你就去死』,這些挑釁性的語句可能會加劇當事人的絕望情緒,讓情況更加惡化。林萃芬提醒,家人在陷入絕望時,往往容易說出傷害性的話語,但更應該冷靜下來,試著理解彼此的痛苦。
禁忌6:避免替對方進行心理分析或解釋其行為
例如『你只是想要威脅家人,報復家人』,這樣的言論不僅無法幫助對方,還可能讓他們覺得自己被誤解。重點應該是如何讓對方承諾不再傷害自己,並重新找回生活的動力。
禁忌7:避免把當事人單獨留在家裡或其他地方
有時,當事人可能會向親友表示自己已經好多了,讓他們放心去休息。但這時應該對他們說『我會在這裡陪著你』,讓他們感到被陪伴和支持。
禁忌8:避免把自殺工具留在當事人觸手可及的地方
務必要將家中可能的危險物品移除,以免激發自我傷害的念頭。此外,林萃芬強調,如果對方失去所愛的人或感到失落,應該關心其感受,避免簡單地說『不要想太多、不要難過』,這些話可能會讓對方感到更加孤立無援。
當感覺到當事人可能有危險時,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直覺,不要對自己的擔憂掉以輕心。應盡量陪伴在他們身邊,即使不一定要不斷說話,也可以靜靜陪伴,並適時表達關懷。最重要的是,務必尋求專業心理人員的協助,並積極參與治療過程,必要時考慮住院治療,以確保當事人的安全和健康。
圖片來源:canva
【資料來源】
書名:《從說話洞察人心:摸透對方心理,把話說得恰到好處,輕鬆駕馭人際關係》
作者:林萃芬
出版社: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