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燥症難纏!中醫這些法寶助破解乾澀難題 有效減少眼乾、失眠、皮膚癢
50幾歲的孔小姐3年前眼睛乾澀,還有異物感,被眼科診斷為虹彩炎,治療效果不佳,再度檢查後才確認罹患乾燥症,持續使用西藥、眼藥水仍難以解決不適症狀,尋求中醫治療後總算有所改善。中醫指出,有些乾燥症患者在西醫治療後出現諸多副作用,中藥、茶飲和穴位按摩都能有所幫助。
乾燥症 症狀不只有眼睛乾 皮膚也乾 還會失眠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表示,乾燥症是自體免疫疾病,自體免疫系統會攻擊淚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體,導致眼睛乾澀、口乾、皮膚乾燥、陰道乾澀等不適,眼睛除了感到乾澀,甚至會有灼熱感、眼紅腫脹、視力模糊的情況,還可能因此導致肺炎、腎炎、關節炎等器官發炎。
看更多:乾眼症有救了!中藥「春雨清化飲」有效獲國際認證,針灸「這2穴」淚液再現
謝旭東說,西醫針對乾燥症的眼部症狀,通常以消炎藥水或促進淚液分泌的藥物來緩解症狀,同時建議患者減少使用3C產品,以減輕眼睛疲勞,這些方法大多可緩解醫時的症狀,卻無法完全解決問題,可能出現多汗、唾液分泌過多、腸胃不適的副作用。
中藥治療重滋補肝腎陰虛 減少乾、燥
孔小姐的症狀除了眼睛乾澀和疼痛,還有失眠、皮膚常起紅疹、乾癢,謝旭東為她開的中藥配方中,以加味逍遙散搭配夏枯草、明目地黃丸,早晚服用半個月後眼睛乾澀和失明症狀都有減輕,4個月後眼藥水使用頻率較減少到每周僅1、2次,後續繼續治療也改善了皮膚乾癢和失眠的問題。
中醫將乾燥症視為「燥症」的一種。謝旭東說,在中醫理論說,認為肝開竅於目,躁症正是因為肝腎陰虛、津液虧損,導致燥熱內生引發乾澀症狀。
看更多:立秋後常見4種秋燥症狀,不注意其中一種恐中風!多吃護肺食物可避燥
因此中醫對於乾燥症的治療,常使用的中藥配方和其功能有:
名目地黃丸:滋補肝腎、養血明目。
加味逍遙散:疏肝解鬱。
夏枯草:清肝明目,減少炎症導致眼睛乾澀,同時可改善失眠。
生地黃、麥冬、玄參:滋陰潤燥。
手部穴位按摩、中藥茶飲也有舒緩效果
謝旭東說,除了中藥之外,可以按摩手上的位在大拇趾關節處的「珠圓穴」、手背食指下方的「三間穴」、手背無名指和小指中間下方的「液門穴」,都有改善眼睛周圍循環、減少發炎、明目的效果,建議睡覺前雙手輪流按摩各3分鐘,搭配熱敷,可以減輕眼睛的疲勞。
若想用茶飲當作日常保健,謝旭東推薦「菊花潤燥茶」,配方中的菊花可以養肝明目,搭配桑葉和百合可以有生津潤燥的功效,百合還有寧心安神的效果,都有助於乾燥症患者舒緩失眠和心情煩躁。不過謝旭東提醒,使用這項配方如果遇到感冒、懷孕、腸胃不適、體質敏感,建議應在醫師的指示下飲用。
菊花潤燥茶
材料:甘菊花3錢、桑葉1錢、百合2錢。
作法:將所有藥材裝成茶包,放入500c.c.熱水燜10分鐘即可飲用,每周飯後喝2、3次。
看更多:眼睛不舒服別只會吃葉黃素!營養師教4保養訣竅 比吃保健食品更有效
此外,謝旭東建議乾燥症患者,避免吃辛辣、油炸,以及蔥、薑、蒜、麻油等燥熱且容易加重陰虛燥熱症狀的食物,建議多吃含維生素A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例如胡蘿蔔、茼蒿、魚油、亞麻籽油等,有助滋潤眼睛、減少乾澀,並保持充足睡眠和適度運動,可以改善體質、促進血液循環。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
◎ 資料來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更多健康2.0報導
女頭痛眼睛痛到睜不開 竟是鼻子裡「這部位」惹禍
50歲後做什麼運動比較好?鍛鍊平衡感、肌肉最適合的運動推薦
更年期渾身不對勁?婦科女醫教妳輕鬆化解!深呼吸可放鬆身心 這些檢查不可少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