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成人過重與肥胖率高達50.8%

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統計,台灣成人過重與肥胖率已高達五○‧八%。肥胖不僅影響日常生活,還會顯著增加多種健康風險。研究顯示,每增加五單位BMI,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增加四○%,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增加三十五%,而癌症如食道腺癌、大腸癌、子宮內膜癌與膽囊癌的風險亦分別增加一‧二四倍至一‧五九倍不等。臺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兼消化醫療中心主任鄭以勤表示,肥胖不僅僅是外型問題,更是攸關全身健康的重大議題。

由網路溫度計發起的「減重手術認認知」調查顯示,近半數(四十七‧九%)受訪者認為自己減重不成功,其中,手術減重成功率五十四‧五%最高、藥物減重成功比例僅三十四‧一%。此外調查發現,減重失敗者過半(五十五‧九%)困擾於衛教資訊大同小異,鄭以勤主任近一步分享,減重治療因人而異,建議透過與醫病共享決策,量身訂製合適自身的減重計畫。

不過根據調查,也發現民眾對於減重手術存在了三大迷思,包含:一、認為減重手術等於切胃;二、認為BMI無論多少都可進行減重手術;三、認為減重手術後不會再胖回來。再進一步觀察,減重手術安全性疑慮(四○‧九%)與害怕切胃、改變原本腸道結構(三十六‧六%)為阻礙減重手術意願兩大主因,不過調查也發現,若能透過減重手術改善身體健康、減少代謝疾病(五十六‧九%)與安全性高(五十二%)、恢復期短(四十一‧三%),將會提升接受治療之意願,鄭以勤主任也進一步分享,根據臨床文獻,減重幅度達一○%有機會減少共病風險。

鄭以勤主任說明,目前常見減重方式包含飲食、運動、藥物或是減重手術。而減重手術是目前用來治療肥胖及相關併發症的一種方法。如同其他治療性手術,減重手術需要符合特定適應症,且經過專業醫師的評估後才能執行。減重手術大致可分成由內科執行的胃鏡手術與由外科執行的腹腔鏡手術。胃鏡手術的作法包括胃內水球術、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ESG)等;腹腔鏡手術包括袖狀胃切除術、Y型胃繞道手術、SASI手術(單吻合迴腸雙通道胃繞道)等。

嘉義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暨減重中心周莒光主任分說明,每個人所適合的減重方案與目標不盡相同,建議個案與醫師共同討論出最適切的減重方式,透過討論讓雙方更了解對疾病及治療的認知,並做出最適合的治療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