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性購物是什麼?購物節買不停跟精神疾病有關?衝動控制障礙怎麼辦?

雙11購物節強勢來襲,網路上各種下殺優惠、打到骨折的折扣,讓許多腦波弱、剁手黨,有「強迫性購物」傾向的人失控狂買,等月底接到信用卡帳單,又陷入懊悔的循環。究竟強迫性購物是什麼?和衝動購物有何不同?為何精神科醫師提醒要注意?強迫性購物治療怎麼做?快跟著Yahoo奇摩新聞,一起來認識強迫性購物,叮嚀自己也提醒家人,別讓購物成為人生的悲劇。

延伸閱讀》一時手滑?還是真該剁手? 2特點分辨你是否「強迫性購物」成癮

強迫性購物嚴重的話,不僅傷荷包,還可能導致家庭破裂、人際關係不佳,需要多加留意。(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
強迫性購物嚴重的話,不僅傷荷包,還可能導致家庭破裂、人際關係不佳,需要多加留意。(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

強迫性購物是什麼?與衝動購物有何不同?

衛福部台南醫院資料指出,強迫性購物俗稱購物狂,盛行率約為2%~8%。此一疾患極易造成負債問題、法律糾紛、家庭失和及社會問題。許多研究發現,強迫性購買常發生於患者負面情緒時所產生的衝動,購買超過自己能力所能負擔之物品,該物品往往並非所需,而購物後即產生罪惡感、愧疚、迷惘或心情低落。

雖然強迫性購物(Compulsive Buying)與衝動性購物(Impulsive Buying)都可能導致後悔和經濟問題,兩個術語有時甚至可互換使用,但有論者認為,兩者之間存在重要區別。加拿大心理學家Elizabeth Hartney分析,衝動購物是大多數人偶爾會有的行為,通常是受促銷活動,或因商品太誘人而無法錯過。其特徵包括花費超出預期、計畫外購買帶來的即時滿足感,以及常因後悔而退貨等。

然而,強迫性購物則更為複雜。強迫性購買行為不僅是一時衝動或過度消費,購買的物品往往是不必要或不需要的。他們購物目的是為了改善情緒、自我形象、尋求社會認可或緩解壓力,並且經常伴隨強烈的羞恥感、罪惡感和悔恨感,這種行為也更容易導致財務、法律和人際關係方面的問題。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鍾安妮指出,即便強迫性購物尚未納入正式的精神疾病,但可歸類在衝動控制疾患,或稱衝動控制障礙(Compulsive Buying Disorder, CBD),與行為成癮本質上相似,需要注意。

強迫性購物症狀有哪些?

  • 家裡總有許多未拆封的商品。

  • 買的很多東西都不適用,購買原因僅僅是便宜。

  • 心情不好就購物。

  • 購物時特別興奮。

  • 買完東西感到懊悔。

  • 隱瞞自己的購物習慣,不看電子對帳單,也不允許別人看。

  • 不買東西就會焦慮。

  • 購買情況超出經濟能力負擔,例如刷爆多張信用卡。

鍾安妮醫師提到,強迫性購物的認知行為表現,會有兩個層面。一開始是「正增強」,也就是購物當下會有愉悅、放鬆的感覺;接著是「負增強」,開心的比例下降,反而發現自己「不買會不舒服」,一直想著購物這件事,意即所謂的成癮。

值得注意的是,強迫性購物常與其他情緒疾患共病,像是憂鬱症、焦慮症、物質或其他行為成癮等,有些人還會合併囤積症。強迫性購物可能對生活造成巨大影響,要是親友出現異常「爆買」,很可能是求救訊號,請多關懷並適時引導就醫。

延伸閱讀》愛買非必需品竟是種「心理疾病」? 出現6徵兆恐為「強迫購物症」警訊

強迫性購物治療怎麼做?

胡銘傳醫師指出,強迫性購物的治療方式分為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藥物治療主要以抗憂鬱劑為主,尤其是「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對某些強迫性購物有控制效果;認知行為治療亦具有療效。以下方法有助於克服衝動,減少消費行為。

  • 詳細思考想要或需要:將想買的物品詳細列出,註明物品規格、價錢,並分析該物品是「想要」還是「需要」;並且思考自己是否已有相同或類似的物品,避免重複購買。

  • 遠離高危險情境:避免在百貨公司或商場特價、週年慶等時段去逛街。

  • 避免信用卡隨身:刷信用卡購物的罪惡感會降低,購物會比較沒有節制,建議以現金購物,不要輕易使用信用卡。

  • 降低刷卡額度:請銀行降低信用卡的額度。

  • 交出財政大權:如果無法自制,可將全部信用卡交給家人,或予以剪斷停辦。讓家人或親近的朋友知道你有購物狂的行為,逛街時如果有購物衝動,可立刻聯絡家人或好友,與他們商量,請他們提供意見。

  • 發展興趣愛好:培養有意義的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如看書、運動、聽音樂。

  • 諮詢及認知行為治療:如果上述方式效果不佳,可至精神科門診尋求專業協助。

強迫性購物原因有哪些?和「腦波弱」有關嗎?

目前導致強迫性購物的原因尚未定論,可能來自缺乏自信、心理成癮等,推測原因包含:

  • 衝動購物:是最常見的形態,因為理性思考能力較差,容易被誘惑、受行銷手法影響,買下許多不必要的東西。

  • 雙相情緒障礙症(躁鬱症):病患發作時情緒易高亢,可能誇大妄想,自覺能力很強等,此時就容易衝動購物。

  • 強迫症:部分患者無法控制自己的購買行為,如果不購物,就會感到焦慮。

  • 逃避現實:類似上癮,這類型的人往往因為沒有其他快樂或成就感來源,必須不斷購物,促使腦內產生多巴胺,讓自己感到開心。

  • 社會比較:通常與缺乏自信,或者同儕比較心態有關。

  • 報復心態:例如先生出軌,妻子拚命購物花錢,希望讓伴侶有心痛的感覺。

另外,「腦波弱」經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很容易衝動購物,但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衝動購物與腦波一點關係也沒有,其實是大腦中的依核、腦島和前額葉皮質在運作」。

  • 依核:負責產生愉悅感,偵測對一件事物的渴望程度。許多包裝與設計,如裝潢、氣味、音樂、商品擺設等,都能刺激依核處於興奮狀態,讓人誤以為非常渴望眼前看到的商品,提高消費購物的可能性。

  • 腦島:發出訊號,提醒可能破財、不要消費、產生嫌惡的感覺。

  • 前額葉皮質:依核、腦島交互作用後,前額葉皮質負責最終判斷、下決定。

強迫性購物如何自我檢測?

有購物行為困擾者,可參考學者Gilles Valence等人提出的「強迫性購物量表」自我評估,但仍建議與醫師當面會談。

  • 當我有錢時,我忍不住要花掉一些或全部。

  • 我經常沒計畫性地買一些看到的東西,只是因為覺得必須擁有它。

  • 對我而言,購物是一種面對生活壓力和放鬆的方式。

  • 我有時覺得內心有一股力量逼著自己去購物。

  • 有時候,我有著強烈的欲望想要買東西。

  • 有時候,我買了一件商品後會感到內疚,因為那似乎不合理。

  • 有些東西買了之後,我不會給任何人看,因為擔心別人會認為我浪費錢。

  • 我常常有一股無法解釋的衝動或是突發的欲望,就是要去買東西。

  • 我到購物中心時,有一股不可抗拒的衝動,想進商店裡買點東西。

  • 我經常購買不需要的產品,即使明知自己的錢所剩無幾。

  • 我喜歡花錢。

請依據你對各題的同意程度,填上適合選項,A強烈同意、B有些同意、C不同意也不反對、D有些反對、E強烈反對。計分方式則為A=5分、B=4分、C=3分、D=2分、E=1分。

各選項加總後,若得分達36分(含)以上,你可能有強迫購買行為;36分以下,則表示沒有太多強迫性購物的行為,但不代表沒有衝動購物或不理性消費的情形。

各大購物節已陸續開跑,如果你也有疑似強迫性購物的行為,建議結帳前仔細想一想,究竟是「需要」或是「想要」,如果真的有控制不了的購物衝動,可以請家人及親友適時拉一把,提醒別再亂買囉!

核稿編輯:廖梓鈞、羅芋宙

參考資料

無法節制的購物 你需要親友的幫忙(衛福部台南醫院)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mpulsive and Compulsive Shopping(Verywellmind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