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人的10大死因,除癌症外,心血管疾病高居第2名。台南新樓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曾宣靈表示,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的身體逐漸受到各種危險因素的威脅,包括抽菸、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等。3月清晨,早起晨運的陳先生從樹下走過,突然感覺胸口一陣悶痛,肩膀及下巴也蔓延著一股酸麻,只好把手撐著樹幹大口呼吸,幾分鐘過後,不適的感覺才漸漸緩解。其實這個症狀已出現了幾個月了,起初陳先生不以為意,他飲食清淡又有規律運動,幾年前也戒了菸,認為疾病應該不會這麼容易找上門,但這兩週症狀發生頻繁,早上運動時不時就會感到胸悶,就連爬樓梯到自家二樓也會感到有點喘,這些狀況都是之前不曾發生的。在太太的勸說下不喜歡就醫的陳先生至新樓醫院檢查,醫師幫他安排了抽血和運動心電圖等檢查,抽血結果發現膽固醇指數偏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高達160 mg/dL,而運動心電圖也顯示有心肌缺血的情況。經過醫師詳細解釋和醫病共享決策後,陳先生決定接受心導管檢查,發現三條冠狀動脈中,其中兩條出現了明顯狹窄,之後在血管內超音波的輔助下,順利完成冠狀動脈支架置放術,術後隔天陳先生出院返家休養,也持續在門診服藥追蹤。曾醫師指出,這些危險因素都會
新冠疫情逐漸平息,但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警告,具有多重抗藥性且致命的「耳念珠菌」正以驚人速度傳播,目前累計2377人感染。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我國自2018年以來累計3例,並未發現多重抗藥性,目前耳念珠菌並非我國法定傳染病、病例不需通報,疾管署將持續和醫院合作監測。
[Newtalk新聞] 新冠肺炎疫情如海嘯般重創全球,時至今日疫情逐漸穩定,政策也逐步解封,但其他法定傳染病仍不可輕忽!在新冠疫情之前,結核病是國人發生率最高的法定傳染病。每年3月24日為世界結核病日,世界衛生組織訂定今(112)年主題為「Yes! We can end TB!」,意謂著全民一同來戰勝結核病。新北市除持續監測疫情,另投入資源對於結核病高風險族群如接觸者、長照機構住民、洗腎病友、糖尿病友、或新住民等進行篩檢,透過主動發現潛伏結核感染個案,早期預防性治療,即能有效降低結核病發病率。 新北市衛生局副局長許朝程指出,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世界人口約有1/3是「潛伏結核感染者」,一生中約有5-10%的機率發病。經由抽血執行「丙型干擾素釋放試驗IGRA」能快速檢驗是否感染結核菌,且具有高度檢驗專一性及敏感度。而篩檢陽性的高風險族群,經醫師評估後,治療藥物有「1個月每日服用」或「3個月共12次」的短程預防性服藥療程,就可提供超過9成以上保護力。不僅免費、便利且維護自身的健康,亦可避免發病傳播給他人。 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衛生局追蹤108至111年間共2萬5494名結核病接觸者中,有448
如果你愛喝高溫熱湯或飲料真的要特別注意了。醫學研究指出60度以上的熱飲可能會增加食道癌的風險大約80%以上,另外很常見的一些不良習慣,像是抽菸喝酒吃檳榔,每一個不良習慣都可能增加3到5倍的風險。醫師提醒如果偏愛吃燒烤醃漬物,或是加工肉類像是香腸、臘肉,這些富含亞硝酸胺的食物,也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具有抗藥性及致命性的「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已在美國蔓延開,超過半數的州出現病例,且近半數患者於感染90天內死亡。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將把此傳染疾病視為緊急公共衛生威脅,並認為這對全球健康可能構成嚴重威脅。疾管署則指出,台灣在2018到2022年期間檢出3例「耳念珠菌」感染個案,所幸無人死亡。 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2009年日本首次爆發耳念珠菌個案,當時係從病患外耳道分離出來病菌,因此,命名為耳念珠菌。近年來陸續在歐洲、亞洲、美洲、非洲等國傳出病例。 以美國為例,2016年到2022年之間,累積2377人耳念珠菌個案,擴及美國華府及30個州,研判病例增加,應與和新冠肺炎疫情有關,耳念珠菌附著在護理衣服、手套及其他個人防護裝備上,進而傳播開來。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表示,「耳念珠菌」是一種真菌,依附在皮膚及衣物上,具有高度傳染性,通常侵害免疫系統較弱的年長者,症狀為發燒、畏寒等,短時間內病情加重。 在國內方面,羅一鈞指出,2018到2022年之間檢出3例「耳念珠菌」感染個案,1例重症、2例輕症,所幸3例菌株均無特殊抗
[Newtalk新聞] 根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報導,非洲國家坦桑尼亞證實境內首次出現了多名感染馬堡病毒的患者。發病地區位於該國西北部、與烏干達邊境接壤的卡蓋拉地區(Kagera),目前已造成至少 5 人死亡。 22 日發自東非地區的消息指出,在坦桑尼亞的兩個村莊(Bulinda)和 (Butayibega)上週似乎出現首批感染馬堡病毒的患者,病人們都表現出了與感染馬堡病毒相類似的癥狀:發燒、嘔吐、出血,以及腎功能衰竭。坦桑尼亞衛生部在對病樣開展分析後證實感染了馬堡病毒,首批 8 名患者中,有 5 人死亡,另有 3 人住入了醫院。 對此,坦桑尼亞衛生部長烏米·姆瓦利穆夫人(Mme Ummy Mwalimu)呼籲民眾保持平靜,並保證將竭盡全力控制疫情蔓延。目前已確認的 160 多個病例皆已納入密切觀察。 而臨近坦桑尼亞卡蓋拉地區(Kagera)的烏干達,現在也嚴陣以待。另外,世界衛生組織(OMS)稱讚坦桑尼亞當局面對出現疫情反應迅速。 馬堡病毒(Virus Marburg)與埃博拉病毒(Ebola)同屬絲狀病毒科(filovirus),是一種具高度傳播力的人畜共患傳染病,於19
疫情期間,人們專注在對抗新冠病毒傳播,卻忽略了其他傳染病也在悄悄蔓延。美國出現梅毒捲土重來現象,尤其許多懷孕婦女因此產下梅毒寶寶,導致孩子出生時雙眼失明,或是肺部嚴重受損,成長過程頻繁進出醫院讓人相當心疼。此外,美國正出現一種名為「耳念珠菌」的傳染疫情,對免疫力低下族群有高死率,在醫院和長照機構流竄,而全美有超過一半的州都有病例出現。
疾病管制署3月24日表示,鑑於社區流感病毒活動持續,每週仍持續新增流感併發重症病例,且近期COVID-19防治措施放寬,經書面諮詢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流感防治組委員意見,決議延長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條件「有類流感症狀,且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適用期限至2023年4月30日止。疾管署統計,本流感季截至3月20日已累計64例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包括13例經審查與流感相關死亡病例,重症與死亡確定病例均高於過去2年同期,惟皆低於COVID-19疫情發生前之同期病例數。另依疫
2023年世界衛生組織以「YES!WE CAN END TB!」作為3月24日世界結核病日主題,期望集結全球力量消除結核,實現2035消除結核目標。為響應世界結核病日,提升大眾對結核病的認識並進而落實防治,疾病管制署接軌國際,於3月24日舉辦「結核不潛行YES!WE CAN!」記者會,宣誓齊心協力防治結核病。衛生福利部周志浩次長表示,臺灣結核病防治多年來在公衛、醫療、民間、各部會等的共同努力下,達成新案發生率從2005年每10萬人口73例,逐年下降至2022年的每10萬人口約28例,累積降幅達6
[NOWnews今日新聞]美國爆發「耳念珠菌」感染,全美超過半數的州出現病例,近半數病患在感染90天內死亡,耳念珠菌傳播迅速,具有高抗藥性,被美國CDC列為「急迫威脅」。對此,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今(2...
由於流感病毒在社區流行,且每週持續新增重症病例,預期流感流行將至4月份,加上COVID-19防治措施放寬,疾病管制署今(3/24)宣布,擴大適用公費流感抗病毒藥使用對象,期限將延長至4月30日。
【警政時報 薛秀蓮/台北報導】 台灣30年最大缺藥潮出現!近來不僅缺蛋,藥荒的問題也像滾雪球般擴大,台灣面對3 […] 原始新聞來源 缺藥的事實 患者該怎麼辦?|藥師公會建議可改用「三同」藥物 警政時報.
即時中心/劉芳妤報導流感病毒持續在社區流行,本流感季已累計13例死亡,疾管署今(24)日宣布,延長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條件「有類流感症狀,且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適用期限至4月30日。
[NOWnews今日新聞]流感季累計至20日已有64例重症、13死,今(24)日疾管署表示,由於社區流感病毒持續活動,且新冠肺炎防治措施放寬,決議延長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條件至4月底,也呼籲民眾...